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64期) :断长续短

发布时间:2015-08-26 15:35:34|责任编辑:钱龙|来源: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23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  断长续短。 

【出字幕,音乐】  战国•荀况《荀子·礼论》(卷1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主持人】 在这个典故里,“断”的意思是截断。“续”是接、补的意思。 王老师,这个典故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王老师】荀子说,礼,就是要做到取长补短,减少有余,弥补不足的。既表现了崇敬仰慕的礼节,又养成事事按照礼的规定去做的美德。 意思是说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主持人】 王老师,荀子的礼乐思想主要是些什么,有哪些内容呢?

【王老师】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美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美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 。 

【主持人】应该说,您刚才讲到的“美善相乐”既是荀子向往的一种社会理想状态,又是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途径。

【王老师】没错,除此之外,荀子还认为,一方面,礼和乐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礼关乎善,乐关乎美,礼的主旨是培养德行,乐的主旨是陶冶情操;另一方面,礼和乐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表现为礼至深则美,乐至纯则善。礼乐结合,美善相乐,既是治国安邦的实际需要,又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

【主持人】所有的思想家所思考的都是人、社会、自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战国末期的荀子,他是如何思考的呢?

【王老师】荀子认为,人首先是一个生物,天生就具备享乐的欲望,要满足其生理快感,而外界的物资相对却是有限的,每个主体若都从自我的私欲出发,必然无法满足,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争斗,社会的动荡。

【主持人】那该如何解决人的私欲这一问题呢?

【王老师】荀子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良好的途径就是规范、塑造人本身,规范、提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而实现“礼”的最好途径又是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当中就受到影响的“乐”,从而实现生物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转化与生成,从而最终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断长续短,其近义词是取长补短。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荀子的礼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古文人学士也留下不少断长续短的古训,我们后人毋庸置疑,更该遵循。

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 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