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68期) :博浪椎秦

发布时间:2015-08-26 15:37:1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38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 博浪椎秦 。

【出字幕,音乐】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卷55):“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主持人】在这个典故中,博浪,指的是博浪沙,这是个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现名古博浪沙。历史上,因张良曾派人在此地刺杀秦始皇帝未遂而名扬天下。

【王老师】这个典故叫“博浪椎秦”,是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为张良出场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通过他在韩国灭亡后弟死不厚葬、散尽家财招募刺客、亲自参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这一系列举动,使我们看到了青年时代的张良有正义感、仗义疏财、不畏强暴、胆略过人的性格侧面。

【主持人】所以,后来人们就以“博浪椎秦”作为复仇的典故。王老师,《史记》中说张良是“留侯”,“留侯”是什么意思呢?

【王老师】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开地,作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名平,作釐王、悼惠王的相国。在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张平去世后二十年,秦就灭了韩国。之所以称张良为“留侯”,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做了五代韩王相国的缘故。

【主持人】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呢?

【王老师】韩国被秦始皇灭亡后,张良失去了贵族身份,成了亡国奴,国仇家恨,使他产生了要为韩国报仇,要刺杀秦始皇的念头。当时他的家里有奴仆三百多人,家财很多,他辞退了奴仆,卖掉了房产,弟弟死了不厚葬,拿出了全部家财招募刺客,一心想着复仇。

【主持人】张良是怎样复仇的呢?

【王老师】张良曾经到淮阳学礼,东游时拜见了仓海君,招募到了一位大力士,替他打造了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到东边巡游,张良和刺客在博浪沙中狙击秦始皇,却误中了旁边的副车。因此,秦始皇大为震怒,在全国大肆搜捕,捉拿刺客。张良就改变了姓名,逃到下邳躲了起来。

【主持人】根据这个故事,历史上还产生了哪些著名的典故?

【王老师】比如有报韩仇、报韩椎、博浪椎、博浪椎车、博浪击、博浪金椎、博浪铁椎吼、博浪一椎令秦动、沧海君、椎车、椎飞博浪、椎秦、椎秦壮士、副车惊博浪、击暴秦、击副车、金锤报韩、金槌击政、力士椎、沙椎、沙中客、一击车中、一掷副车、张良椎、中副车、子房椎、博浪沙等典故。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博浪椎秦,唐诗人胡曾《博浪沙》中诗云:“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山东六国均被秦始皇所灭,为何他国公子不见复仇雪恨,独有韩国张良奋起椎秦?诗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张良的勇气卓绝与性格品质之不凡。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