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75期) :舜耕历山

发布时间:2015-09-15 09:04:3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36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 舜耕历山  。

【出字幕,音乐】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卷15):“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主持人】这个典故中,历山,在我们山西省永济市南的中条山西端。东汉郑玄说,历山在河东。此河东即山西永济(古蒲州)。王老师,您帮我们解释解释典故当中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

【王老师】侵畔(pàn音叛),是侵入的意思。期年,旧读“几年” ,是指一周年。东夷,是说历山东部地势平坦而广阔的地方。德化,是用德行感化人。传说古帝虞舜时,四方诸侯曾在历山耕种。后遂用为咏历山或咏耕种之典。 

【主持人】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受继母的迫害而有家不能归,就到历山妫水边搭了个茅棚,垦荒躬耕于历山之下,在那里留下了许多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动人故事。

【王老师】当时历山的农民,经常发生土地纠纷,侵入别人的田界,舜知道后,亲往现场和农民一起垦荒播种,同时还把自己的土地赠送给体弱和有困难的人耕种,自己重新垦荒。一年之后,田中垄沟界限清楚,不再有人侵占别人的田界。 

【主持人】据说,河边的渔民,为抢占水中的小块高地打鱼捞虾,舜便去那里打渔,专拣最低最差的位置,晚归时还将自己捕的鱼送一些给年长体弱的人。在舜的带动下,礼让长者就成为普遍的现象。除此之外,舜还有哪些贡献呢?

【王老师】历山东部平坦而广阔的山脚下,人们用土窑烧制陶器,质量粗劣不坚固。舜便去那里烧制陶器,一年之后,烧制的陶器美观大方,牢固耐用了。

【主持人】王老师,后来孔子当时是怎样评价舜的这些事迹的呢?

 

 【王老师】 孔子叹息道:“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而舜到那里去干这些事,他的所作所为可以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舜的确称得上仁啊!他亲自耕种藉田,置身于劳苦大众之中,获得老百姓的信赖,大家都愿意紧紧跟随着他。所以说:圣人的德行,果真能够无声地感化善良的人们啊!”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舜耕历山,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并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