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17期):天孙与巧

发布时间:2016-02-23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13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  天孙与巧。

【出字幕,音乐】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乞巧文》(卷18):“柳子夜归自外庭……女隶进曰:‘今兹秋孟七夕,天女之孙将嫔于河鼓。邀而祠者,幸而与之巧,驱去蹇拙,……为是祷也。’柳子曰:‘苟然欤?吾亦有所大拙,傥可因是以求去之。’……再拜稽首,称臣而进曰:‘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于天,翏轕璇玑,经纬星辰,能成文章,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主持人】柳宗元,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山西人,王老师,您给我们讲讲柳宗元的生平吧。

【王老师】好的,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也就是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的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主持人】柳宗元的诗作有哪些特点?

【王老师】他的诗作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他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柳宗元曾经参予过唐朝的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当司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写下了《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名作品。

【主持人】“天孙与巧”这个典故,天孙指的是织女星。

【王老师】 古时候,有“天孙司巧”的说法,世人于七月七日向天孙乞巧,会去拙成巧。

【主持人】“乞巧”是七月初七(七夕节)。七夕节要进行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是做什么?

【王老师】“乞巧”,就是穿着新衣服的少女们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主持人】王老师,柳宗元的《乞巧文》是什么内容的作品?

【王老师】《乞巧文》是一篇骚体辞赋,它构思新颖奇特,假借向天孙乞巧的形式,曲折陈述作者“大拙”不佞的品质,痛快淋漓地揭露世上巧诈之人的丑态。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天孙与巧,亦作“天孙笑拙”。是柳宗元是假借向天孙乞巧寄托自己因拙于谋而受挫的典故。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