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210期):不饮盗泉

发布时间:2017-02-07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13  播放:1

【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饮食典故是——不饮盗泉。

【字幕】战国时期尸佼《尸子》(卷下):“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主持人】这个典故讲的是魏国人尸子的故事。

【王老师】尸子,名佼,魏国曲沃(也就是现在的曲沃县)人,是先秦三晋思想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明于刑名之术,人们尊称他为“尸子”。

【主持人】尸子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尸子》这部书中,他的思想兼宗儒、墨、名、法、阴阳,的确算是杂家。

【王老师】尸子强调“兼爱百姓,务利天下”。他劝说统治者要“善修国政”,要求统治者效法古代神农、有虞氏等圣王,和农民“并耕”,认为这是“所以劝耕也”。强调发展农奴的个体经济,“使天下丈夫耕而食,妇人织而衣”,以改善农奴生活。《尸子》鼓吹“劝学”,强调“教化”。认为,社会的动乱,在于有“邪人”,人所以作恶,在于有“邪欲”。因此必须去“邪人”,除“邪欲”。

【主持人】《尸子》认为,只要“心”正,“心以为不义”,就能制止目、口、耳、身等感官不正当的欲望。

【王老师】《尸子》认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办法,在于“审名分”。认为,“名分”审定,则百事得理,是非能判,赏罚分明,人君便可为明君。

【主持人】尸佼看来,只要人人、事事都得其“分”,那国君就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天下便会得以长治久安。

【王老师】“得分”便“国治”的原因是什么呢?尸佼强调了用“贤”的重要性。强调“正名去伪,以实覆名”。《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

【主持人】这个典故的意思是?

【王老师】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只因此泉名为盗泉,所以即使口渴,也绝不应用一滴。

【主持人】不饮盗泉之水,是古代留用至今的一句俗语。

【王老师】后来,人们就以“盗来之水”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以“不饮盗泉”表示君子贤人回避邪恶,守身廉洁。比喻为人廉洁。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饮食典故是不饮盗泉,不饮盗泉之水,是春秋时期沿用至今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是,因为此泉名为盗泉,所以即使口渴,也绝不饮用一滴。后用于表示君子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