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37期:兴县有段北齐长城?

发布时间:2017-08-24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8:58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前两天看到微信公众号上有篇文章,北京某大学的教授在兴县裴家津村看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刻有“北齐长城遗址”,寻遍四周但却没有找到遗址。根据兴县文物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的解释:北齐长城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坍塌严重,没有专人引路,恐怕很难找到。

赵飞:北齐长城遗址难以辨别,除了刚刚说到的外在原因,还有它自身的原因。北齐王朝作为一个地方性政权,承东魏之后,其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由北魏、东魏沿袭而来。北齐王朝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柔然寇其北,北周伺其西,稍微不慎便有国破家亡之患。因而在立国仅28年中,就前后兴工7 次,共修筑了5 道长城,纵横数千里,其工程之大,在秦汉之后、明朝以前的长城修建上可推为第一。但由于有关史籍记载不详,地望多变,使后人对北齐长城分布、走向的认识产生混乱。

马越:处在这种环境中,想要争霸中原,耀威华夏,不先巩固边防、断绝后忧是不可能的,所以北齐不惜巨资,屡兴长城之役,北筑以拒胡,西筑以防周、山胡,北齐是北朝时期构建长城次数最多、调动人力最众、长城分布最复杂、长度最长的王朝。但由于年代久远、地名变更、行政区划混乱等原因,也为后世考证其长城的分布增加了许多困难。

赵飞:北齐有内线长城和外线长城,经过文物部门实地调查,发现北齐内线长城西起山西兴县的魏家滩,沿着吕梁山、云中山北麓、恒山主脉进入河北省后,又沿着太行山、军都山向东北方向延伸进入北京。沿途经过山西的岢岚、五寨、宁武、原平、山阴、代县、应县、浑源、广灵,这些地区的地形十分适合修建长城,这些县的长城基本上都修建在高耸的山脊上,其北是地势平坦的高原,其南便是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从而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

马越:北齐长城修筑距今已有13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却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此外,以长城作为历史标尺,还可为研究长城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自然事件提供参考。2006年3月,中国长城保护工程已经启动,兴县政府对境内几处北齐长城已经编制了保护方案,也通过了评审,保护工作正在落实当中。

赵飞:北齐立国仅28 年便为北周所灭,修建长城却贯穿始终。厚厚的城墙虽然挡住了外来的侵略,但北齐灭亡的原因还是得从内部说起。北齐素有禽兽王朝之称,前后共经历六帝,其中北齐统治有一半的时间无法可依,全凭个人喜恶或当天的心情判案,叫你死就犯死刑,叫你活就杀人无罪。大量派遣奴仆担任县长,而不是因为有能或有才。

马越:但是,北齐王朝却留给后世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北齐律》,是由高欢的的次子高洋主导制定的法典,高洋是北齐的第一任皇帝,北齐的国号本是“齐”,就是源于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齐,原来是属于齐地,代魏称帝后,便以“齐”作为国号。高洋帝一向喜怒无常,荒淫残暴,却对法律兴趣很大,在他执政期间制定了著名的《北齐律》。

赵飞:《北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实现了多个创新:首先是将法典结构科学化,其次是确立了“重罪十条”,成为后世“十恶”的起源;再次规范了刑罚,确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体系,细化了其中的执行标准。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法典,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它吸收了前代的立法成就,是隋唐律典的蓝本,对后世中华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