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40期:晋剧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28 11:53:03|责任编辑:钱龙|来源: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02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8月18日开幕的山西省首届艺术节调动了全省人民的积极性,省城人民都来参与这场盛宴。艺术节期间不光有艺术展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真正丰富了全省人民的精神生活。

赵飞:真的是场全民大联欢,11个地市依次举行文化周,各地的特色文化让人大饱眼福。

马越:不光大饱眼福,还大饱耳福。平时不常听戏曲,听不懂,觉得是爷爷奶奶辈的流行乐,借艺术节我是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晋剧的魅力。

赵飞:晋剧咱们也叫山西梆子,山西四大梆子按地域分为: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各自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山西梆子产生于山西省中部,又称中路梆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

马越:这四大剧种是由蒲州梆子逐渐发展而来的,兴起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一带而得名,也就是现在运城的县级市——永济市。当地人称为乱弹戏,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蒲州地处黄河中游,是古代南方将丝绸和瓷器运往西北的交通要道,贸易的繁荣为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蒲州对面是陕西省,所以蒲剧与秦腔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脉络联系,两者常常登台轮番演出,成为密不可分的“姊妹戏”。

赵飞:是的,两地隔河相望,长期以来有着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所以风俗习惯、语音、方言也大体相同。这个蒲剧也被称为“西秦腔”,唱腔也是十分高昂、朴实奔放,作品常常是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

马越:这和咱们晋剧的唱腔不大一样,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

赵飞:晋剧在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好的作品还需要好的戏班子才能演好、唱好。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发展的高峰期,当时戏班多、人才多,但最受欢迎的是“果子红”,在晋剧舞台上女扮男装,是晋剧史上第一个坤角儿胡子生。

马越:“果子红”是丁果仙的艺名,原名叫丁步云,她创造了晋剧须生“丁派”唱腔,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上海百代公司为她灌制唱片,因此获得“山西梆子须生大王”的美誉。她出生在一个姓钱的贫苦农民家庭里,三岁被卖给了邻村丁家庄,换了几斗粮食。6岁又被送给养叔做童养媳,但没多久他的儿子死了,7岁她开始学习基本功,8岁开始玩票卖艺,12岁正式登台演出,十五六岁时已经红遍忻州、张家口、京津等地。

赵飞:所以山西梨园界有句口头禅:“生在山西,学在蒲州,红火到崞县忻州,驰名到宣大京口。”总结了晋剧艺人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