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46期:挂甲山脚下的摩崖石雕

发布时间:2017-09-26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51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咱们顺着黄河的走势来到吉县,准备了十多期节目,依然没有道尽吉县的历史。

马越:再来个十期也只能是粗略描述,煤炭资源会越挖越少,但是历史文化只会越挖越多。何况吉县遗存厚,山河环护,得天独有。

赵飞:欸,吉县三面环山,一面滨水,东高西低,海拔从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黄河畔,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有一处山林,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相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

马越:在挂甲山脚下的佛阁寺,保留了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开始至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摩崖石雕意为在山崖上刮摩或在石头上刻划出的造像。清代文物鉴定专家冯云鹏在他的著作《金石索》中解释此意为“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此处都是佛教造像,可以反映出佛教在吉县传播的基本情况。

赵飞:现存的摩崖石刻以隋唐风格居多。这就得从公元618年说起,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唐王朝。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在隋代佛教宗派形成的基础上,入唐后又相继建立起许多新的宗派。这些宗派有高度发展的寺院经济作支柱,创造了各自庞大的理论体系,代表了当时哲学思维的最高水平,影响着大批士人,左右时代思潮,而佛教的进一步普及化,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使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也变成了大众的观念。

马越:由于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各个朝代在执行中往往各有侧重,给佛教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隋唐的佛教艺术,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教造像,在风格上已摆脱了以前的那种呆滞、平板的表清和神秘气氛的宠罩。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显得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

赵飞:其实唐代诸帝对于佛教的态度,出于真正信仰者较少,普遍地是从政治上考虑,并且集中表现在对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安排上。从总体看,唐王朝对三教是采取以儒为主体,调和并用的政策,表明在思想统治的方法和手段上开始成熟起来,为宋代理学的形成作了准备。

马越:唐代很重视对佛教的整顿和利用。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给予当时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玄奘是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前往天竺(印度)游学,当时他年仅25岁。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回到长安后,玄奘口述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辩机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此后各朝各代再度演绎玄奘取经的故事,吴承恩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创作了《西游记》。

赵飞:《西游记》是暑假寒假电视台必播的,杨洁导演拍的86版的百看不厌。收工了我回去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