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67期:关于贴金工艺的那个故事

发布时间:2017-12-14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23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山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迄今为止保留着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大家留意观察一下古代建筑中保存的壁画、彩绘、雕塑为何显得那么富丽堂皇、尊贵庄重呢?可能有人会说设计恢弘,颜色绚丽。

马越:是啊,红、黄、绿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主要色彩,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红色代表乐观喜庆;绿色是生命色,使人精神愉快,生机勃发;黄色表示尊贵、庄重,是帝王的专用色,能够显示皇权的威严。

赵飞: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有一个小细节你忽略了。听过贴金工艺吗?将纯金箔贴在陶瓷、佛像、面具、塑料、木器、金属等材料上,使装饰看起来金碧辉煌。

马越: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把这么薄的金箔包贴在器物外表还能起到减少磨损的作用。

赵飞:据史料记载和现有文物来看,贴金工艺最早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考工记》有载,周代手工业六种分为30个工种,六种工艺之一为攻金之工。山西现存古建筑有18118处,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在山西众多寺庙殿宇的塑像和建筑物中都有传统贴金工艺的应用,从北魏到明清均有具体实物可查。

马越:有一个古代贴金的经典故事,相传有位外国人向宋徽宗敬赠了十只精美的玻璃瓶。薄薄的玻璃瓶,口小腹大,宋徽宗非常喜欢。宋徽宗怕玻璃瓶破碎,想在里面托一层薄金,不但牢固,而且金向外透亮,更会显得贵重雅致,于是,宋徽宗命令太监物色一名巧工匠给玻璃托一个金里子。工匠们都说玻璃又薄又脆,瓶口又很窄,托金要用烙铁烘烫才会服贴、平展。可烙铁金箔又放不进去,更何况玻璃和金子又根本不胶粘,也无法托贴牢固。宋徽宗只好下榜招贤。一月有余,人们望榜生畏不敢接活。一天,忽有一个老锡匠进宫,愿替皇上的玻璃瓶子托金。宋徽宗叫人把老锡匠带到院子中央。只见锡匠把金子放在炉火里加热锤打,直打得金子薄如纸软如绸,锡匠再把它裹在玻璃瓶的外面。在一旁围观的工匠不禁嗤嗤地笑道:“在瓶子外面外包裹谁不会呀?”暗想这个傻骗子要被皇上砍头了。锡匠听了,全不理会,只顾埋头操作,只见他又将金纸从瓶子上剥下来,用银筷子夹着金纸,轻轻的插入瓶口,又将水银慢倒进瓶里,并盖住瓶口。锡匠用力将水银摇晃一会,再把它倒出来,这时,只见金叶子服服帖帖地贴在玻璃瓶里,不留一点缝隙、褶皱。一群工匠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宋徽宗看见黄金透过那玻璃瓶,闪闪发亮,不禁龙颜大悦。

赵飞:啊,水银既柔软又沉重,慢慢地灌进去,瓶子不仅不受伤,而且把金叶子完好服帖在瓶里。不得不叹服这些传统工艺的精妙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数量非常多,而且极具地方特色,但是现在好多面临着失传的境况。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从政府层面高度重视这些匠人和他们的手艺,希望一个都不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