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303期:太原晋祠大米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8-07-03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24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我现在的位置是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北大寺村,与晋祠仅一路之隔。与北大寺村相邻的是南大寺村。这两个村庄名称中的“大寺”,指的是崇福寺,现已拆迁至天龙山。北大寺地势南北延伸,村庄土地位于向南呈开放形的广阔河谷平原,土壤肥沃,西部倚靠吕梁山脉分支,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晋水流域土壤肥沃而略带碱性,是北方地区少有的适于农耕的“水田沃土”。北大寺有稻田200多亩,地势相对平坦,插秧时是人工种植,一尺种三棵苗,收获的时候可以使用收割机,省下了不少人力。

 

马越: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班连夜转,九顷不靠天”。是说90%以上的土地都不怕天旱,也不怕下雨,下雨这个地方地势比较高,水马上就流到沙河里去了,如果要是汾河水淹到这里的话,那就整个太原城就全淹了,虽然村中土地是个坡地,但是它水利条件好,不怕天旱,其他地方天旱不长粮食,这儿有晋祠水保障它,什么时候想浇就可以浇水的。用晋祠之水浇灌稻田,使稻米质地软、粘、韧、香、甜。晋祠之水属冷温泉,温度为17.5度,含有明矾、硫磺等矿物质。加之汾河以西,土质是黑土地,蓄水性强,土壤含碱,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呈弱碱性的内环境。当人体体质为弱碱性时,身体会感觉良好;相反,则常有一种疲倦感,时时觉得不舒服。现代人由于肉食、油腻等饮食习惯,体质大多偏酸,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当酸性物质在体内越来越多时,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引起疾病。可想而知在难老泉,黑土地滋润下长大的晋祠大米是多么的健康。晋祠大米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其他谷物相比,晋祠大米所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最高。

 

马越:硒含量较高,是富硒农产品。但是晋祠大米发黑是怎么回事呢?您可千万别觉得不好吃,或是买到了假米。晋祠水稻脱去稻衣后,它呈现出天然的褐白色,传统的手工加工过程,保留了大米的外层的糠心,这里面的营养很高,不像市场上批量生产的大米色泽光鲜,抛光后,看起来光滑了,但营养成分流失了。但晋祠大米煮出来的饭,米粒儿尖尖朝上,粒粒分明,互不粘连,柔韧可口,味道清香,即使连蒸数次,也味道如初,因此有“七炒不烂”的美誉,这是咱晋祠大米的特点。目前晋祠大米的产量并不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售卖,处于依靠口口相传,各自售卖的状态。酒香也怕巷子深,希望每个尝过晋祠大米香的人能够帮忙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