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看山西。数千年来,在漫漫岁月长河之中,在这片表里山河之上,无数仁人志士,无数先贤英烈,或睿智,或豪迈,或坚韧,或旷达,以身心、以血肉,浇灌了这块三晋热土、华夏之根,凝聚成了滚滚黄河、巍巍吕梁、雄俊太行。
继往开来。勤劳的三晋儿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用平凡的事迹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我们推出《山西人物志》这一节目,就旨在将新时期山西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用讲故事的形式,传播开来、推广出去,以鼓舞更多的人热爱山西、建设山西。
《山西人物志》所选取的人物,或许并没有太多丰功伟绩,或许在旁人眼中只是默默无闻,但他们有太行吕梁的精气神,有山西人的梦想,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本期人物介绍:
皮雕,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分类的一种雕刻工艺,起源于欧洲,近几年进入中国内地,被大众所熟知。皮雕工艺一般以牛皮为原料,全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对于匠人的经验和手法要求极高。曾是大学老师的苑小敏在太原北美N1文创区开设了一间皮雕艺术工作室,十年前因喜爱骑马而迷上皮雕这门艺术,她的作品既继承了东方雕法中的细腻,更大量引入了西方皮雕中的现代气息的艺术成分,如今已成为本土知名的手工皮艺品牌之一。
早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就有人利用皮革的延展性雕刻出起伏变化的图案当作精美的工艺品。不过在当时,这种皮雕工艺只在私下传授,并不被人所熟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皮雕才以一门艺术形式传入日本,后又由日本传入中国台湾,近年来渐渐被中国内地所熟悉。
所谓皮雕,就是以旋转的刻刀及雕刻工具在裁制好的皮革上刻划、敲击、推拉、挤压,尽情去创作出作者脑海中的画面,以制出各种深浅、远近、阴影等凹凸有致的纹饰和层次。
植鞣革又称皮雕皮,伸缩性小、可塑性强且吸水易变软,属于皮革里的黄金,最适合做皮雕工艺。皮到革的鞣制也分为很多种,有植鞣革、半植鞣革等,但牛皮是唯一可以雕刻的皮子,国内的牛皮品质又不突出,所以苑小敏选用的牛皮几乎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道工艺的准确进行。“雕刻主要是看水分,然而每张皮子的吃水程度完全不同,水渗透到什么层次,刻刀才能深人到什么程度,所以吃水效果必须凭经验去感知。我的手也必须保持干燥的状态,否则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就会渗透到皮子里甄造成污迹就难以清理了。”对于皮雕里的门道,苑小敏侃侃而谈。
在这个批量生成的急速时代,很多人把静当做一种奢侈,而苑小敏现在做的,无疑是最奢侈的一件事。“中国也有植鞣革,只不过我们是压花,而非雕刻,做压花必须有模具和机器,要想把级高的成本消耗在可控范围里,这一款产品的批量是巨大的。更重要的在于,压花只是在皮子上形成上下关系,无法做到更加富有层次的变化。所以我还是希望能把中国文化中审美的精粹性和这项国外百年技艺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的格调。”苑小敏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