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62期):留侯借箸

发布时间:2015-07-23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22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 留侯借箸。

【出字幕,音乐】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卷55)载:汉三年,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共同伐楚。“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张良比划筹谋,说服了刘邦。

 

【主持人】在这个典故中,留侯,指的是张良。王老师,张良有什么身世?

【王老师】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也没有厚葬,他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主持人】王老师,“留侯借箸”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老师】“留侯借箸”:原来的意思是借用你面前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来用以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王老师】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执不下时,谋士鹂食其郦食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这时张良进来拜谒。刘邦问怎样才能尽快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张良见刘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画起来,指点江山。刘邦顿时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主持人】那张良都用筷子讲了些什么呢?

【王老师】当时叫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他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音吕)析,从八个方面反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即筷子)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

 

【主持人】 看来张良这个人是很有谋略的。

【王老师】 是的。张良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主持人】关于张良的故事和传说很多,您能简单介绍一些吗?

【王老师】好的。秦国灭掉韩国后,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来他乘秦始皇东游的机会,和一位大力士,用特意制造的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躲藏起来。

【主持人】据说,张良之后成为了一个谋略家?

【王老师】对,他变更姓名,隐藏于下邳(现在的江苏省睢--音谁,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留下了“孺子可教”的故事,后来得到了《太公兵法》。成为了一个谋略家。刘邦占领秦朝宫廷后,苦言劝谏刘邦,留下了‘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的千古名言。

 

【主持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留侯借箸,了解了足智多谋的张良的故事和传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既能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它背后的典故,还能明白这些成语该如何正确使用,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 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