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 雁门僧。
【出字幕,音乐】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晋庐山释慧远》:“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弱而好书。‘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宏赞象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用止。永谓刺史桓伊曰:『远方公当宏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中提到的慧远是我们山西人吗?
【王老师】是的, 历史上称为慧远大师,法名释慧远,俗姓贾, 是雁门郡楼烦 ,也就是现在的代县人,历史上著名高僧 ,是佛教宗派(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创始人之一、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主持人】也就是说,东晋时代的高僧慧远是我们山西雁门楼烦人,所以称他为雁门僧。因为他善于写诗,后人便用“雁门僧”作为赞咏诗僧的典故,以“雁门偈”指高僧写的诗作。也用来比喻高僧。慧远是位高僧,他在佛教界的名声很大,一定有很深的造诣。
【王老师】是的。 慧远大师出生于 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就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此后,他悟彻真谛,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二十四岁时,慧远便开始讲经说法,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皈投到慧远大师座下。 由于他的德望,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中外僧俗,望风遥仰。他还是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翻译佛经的第一人。
【主持人】慧远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大师,他有哪些故事呢?
【王老师】 慧远在庐山上住了三十余年,从未出山踏入过世俗社会。逢有贵客来访后送客人时,或是散步时,都是以虎溪为界,不再前走了。因而留下了虎溪三笑、虎溪僧的典故。
【主持人】看来慧远大师德高望重
【王老师】没错, 慧远83岁去世,弟子们悲伤痛哭,就象死了自己父母亲一样。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因凡夫之情难割,吊唁续七天。临终遗言,将尸身放于松林,同于草木。随后弟子们将他安葬。浔阳太守阮保在西岭为慧远修建坟墓,谢灵运作碑文,歌颂他的功德。宗炳又在寺院门口立了一座碑。可见他的德望之重。
慧远生前写得一手好文章,辞气清雅,言谈话语简明扼要,加上他相貌端庄,风度潇洒,所以寺院画了一幅他的图像,以供们瞻仰。
【主持人】 根据慧远的故事,还有一些什么典故呢?
【王老师】关于慧远的典故很多,大致有庐山远、远公、远师、雁门偈等等。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雁门僧 , 并了解了慧远大师的生平。“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时光流逝,虎溪的明月之下,我们再也无福见到大师那庄严脱俗的身影,但是大师孜孜学教与精严持戒的精神,犹在庐山每一块清奇的岩石上,在东林每一朵纯洁的莲花上,在我们每一个后人的心里。
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 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