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 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 傅岩访贤
【出字幕,音乐】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卷3):“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主持人】 这个典故中,傅岩,也称作“傅险”,是古代的地名,在现在的山西省平陆县东三十里的地方。相传商代的贤士傅说(读作粤)为奴隶时曾经版筑于此,所以称作傅岩。传说当时的殷高宗在傅岩找到了隐于工役的圣贤傅说。
【王老师】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以后在商丘建立了商朝。此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到了盘庚执政时已经迁移到了殷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主持人】武丁,是指谁啊?
【王老师】武丁,是殷高宗的名字,他是殷王小乙的儿子。这里说的“复兴殷”,是说殷代自盘庚中兴,至小乙立,又有了衰落的迹象。武丁继小乙为帝以后,又一次使殷王朝中兴了起来。
【主持人】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记述殷高宗访求贤才,在傅岩这个地方找到了正在做苦工的刑徒傅说,任命他做了宰相。王老师,后来用这个典故比喻什么?
【王老师】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访求贤才。也用来表示贤德的人才终于被重用。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王老师】盘庚迁都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小辛、小乙先后即帝位。小乙崩,小乙的儿子武丁即帝位。武丁即位后,急切盼望复兴殷朝的国力,却找不到辅佐朝政的宰相。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也就是百官之长)来决断,自己则注重观察民间的风气。有一天,武丁做梦,梦见得到了一位圣人,这个圣人的名字叫“说(yuè音悦)”。
【主持人】原来“说”最早出现在武丁的梦中。
【王老师】没错,第二天上朝以后,武丁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比照和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像是那圣人用梦见的“说”的相貌。于是便派百官持“说”的图像,到全国各地去查访。
【主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人们终于在傅岩,也就是平陆这个地方找到了说这个人。据说“说”当时正在服刑役?
【王老师】是的。这时候,说正在服刑役,在傅岩这个地方修路,他长得很像图形中的那个“说”。于是,人们就把“说”带回来拜见武丁。武丁一见,就十分高兴地说:“就是他!就是他!”
【主持人】据说,“说”果真是位贤德的圣人?
【王老师】找到说之后,武丁经过和他多次交谈,发现这个“说”果真是位贤德的圣人,很有知识和修养。于是,武丁就重用他担任了国相的职务。这以后,在傅说的谋划和管理下,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武丁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兴明主”。
【主持人】因为得到、找到“说”是在傅险、傅岩这个地方,所以,“说”被赐姓为傅,其后人姓傅。人们就把“说”以傅为姓,叫作傅说。王老师,听说傅岩是古代一个很有才能、德行和修养的贤德人才,您能简单说一说他的事迹吗?
【王老师】好的。这里需要说的是:傅说是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
【主持人】他曾经落难,曾在奴隶群体中生活过,但他在艰难的时候,却创造了“版筑”(俗称打墙)营造技术,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巨大进步。
【王老师】对,所以高宗武丁尊他为“圣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历史上人们总把他敬之为“圣人”、“天神”、“梦父”及“天策星”。一些文人名士都颂扬他的卓才高德。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奉为“圣人”,但据史籍所载,傅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尊奉为“圣人”的人,应当比孔子大约早800年。
【王老师】对,傅说的重要文献,就是流传后世的“君臣对话录”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武丁是我国至今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傅说逝世后,当地在傅说曾经从事“版筑”的地方建立了“傅说祠”,傅说当时藏身的洞穴被后来的国朝帝王封为“圣人窟”,“圣人窟”前那条小河易名为“圣人涧”。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傅岩访贤,傅说在繁重的劳作中,以他的聪明才智减轻了奴隶们的痛苦,提高了劳动效率,被走访民间的商王武丁发现,破除阶级偏见,任用为朝中宰相,为商朝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后来人们就以“傅岩访贤”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