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33期):相敬如宾

发布时间:2016-04-19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43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相敬如宾。

【出字幕,音乐】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   

【主持人】臼jiù季使, 是什么意思?

【王老师】臼季使,是臼季出使的意思。臼季,指胥臣,因为食邑于臼这个地方,字季,所以称臼季,又称作司空季子,是晋国的大夫。曾跟随晋公子重耳出奔。

【主持人】过冀,指路过晋邑。冀:是古代国名,传说是商代傅说后人所居之地,后被晋国所灭,在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春秋时代晋国时,封为郤氏食邑。

【王老师】缺,指郤缺,晋国人,他由于臼季的推荐,为晋大夫,以冀为食邑,因此称为冀缺。耨,是除草。馌(读业),是给耕种的人送饭。敬,是说恭敬,指郤缺与其妻彼此相敬。言诸文公,是说把把郤缺夫妻“相待如宾”的事情向晋文公说。德之聚,是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德以治民,是说靠德行来治理百姓。

【主持人】王老师,这是晋国的一个以德治国的故事。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吧。

【王老师】 故事是说,在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但是郤缺没有因为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主持人】道德是养成的,并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王老师】 有一天,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妻子把饭给他送到了地头,而且是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一再的表示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主持人】看来,这不是一时,也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经常性的习惯。

【王老师】此情此景,这一幕,正好被出使路过这个地方的晋国大夫臼季看到了。深受感动的臼季经过和郤缺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一个治国的人才。回朝面君时,臼季就把郤缺夫妻相敬如宾的事向晋文公说了,并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

【主持人】看来,臼季这个大臣是很看重人才的。这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风气。

【王老师】臼季对晋文公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恭敬就必定有德行,德行用来治理百姓,天下才会有好的风气啊。请国君能够任用这样的人才。”晋文公听了他的举荐,就任命郤缺担任了下军大夫。后来,晋文公临死的时候,狄国进犯晋国,郤缺带兵出击,大获全胜,捉住了狄国的国君狄子,使晋国转危为安,后来又升任为中军统帅,再后来又升为卿大夫。

【主持人】用一个人,是用他的德行,也要看他的能力。看来,臼季看对了人,晋文公也用对了人。

【王老师】后来,人们从郤缺和他妻子的这个故事总结出“相敬如宾”这个典故,用以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相敬如宾,它的反义词:琴瑟不调分钗破镜。同义词:举案齐眉琴瑟之好。相敬如宾指的是像夫妻一样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感恩,建立动态平衡和谐的良性关系。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