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40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发布时间:2016-05-12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03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出字幕,音乐】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3):“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主持人】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个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典故。

【王老师】典故的主人公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国君,名雍,他在公元前325年即位。在位时,励精图治,为了加强边防,曾在公元前307年实行了名为“胡服骑射”的改革。胡服,指的是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样式是窄袖短装,皮靴皮带,头上戴有羽冠。

【主持人】中山之地,指的是中山国的土地,在现在的河北省定县一带。中山,是古代国名。代,也是个地名,指代郡,在现在的山西大同一带,河,是黄河,黄华,是一座山,在黄河边上。

【王老师】肥义,是赵国的国相。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有经,是说要有一定的原则。明德这一句,意思是说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论议明白。这里指的中国,说的是当时的中原地区。 楼烦,是古代的一个国名,指现在的山西省西北部。

【主持人】王老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件事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它有一些什么意义呢?

【王老师】“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读音“者”)下絝(读“跨”),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脚上穿靴,便是骑射。

【主持人】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习惯和做法,肯定是有阻力的。赵武灵王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呢?

【王老师】当时,群雄割据,各国都有一些变法。有一次,赵武灵王对大臣楼缓说:“咱们赵国东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我们如果不发奋图强,就会随时被人家消灭了。而要图强,就要来一番改革。”

【主持人】赵武灵王想怎么改革呢?

【王老师】赵武灵王说:“我觉得咱们穿的衣服,长袍大褂的,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少数民族“胡人”的服装好。他们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十分的灵活。”

【主持人】那么,赵武灵王的想法,在朝中有什么反映呢?

【王老师】任何改革都有正反两方。支持的一方以楼缓、肥义为代表,楼缓说,好,我们不只是要改服装,更主要的是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肥义说,要办大事就不能犹豫,要大胆。反对的一方以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为代表,觉得这样做太丢脸,不如以前的服装好看。就坚持反对。后来,干脆装病不上朝了。

【主持人】那么,赵武灵王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王老师】赵武灵王决心改革,就亲自上门打通了叔叔的思想。它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王老师】【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来,人们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或者“胡服骑射”作为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典故。其实任何改革,都是有阻力的。但是,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