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46期):婴鳞

发布时间:2016-06-02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10  播放:1

【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婴鳞  。

【出字幕,音乐】战国•韩非《韩非子·说难》(卷4):“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主持人】这个典故中,虫,是古代对动物的泛称。

【王老师】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飞禽为羽虫,兽类为毛虫,龟鳖为甲虫,鱼类为鳞虫,人为倮(luo同裸)虫,龙为鳞虫之精者。婴,这里是触犯的意思。通“撄”。几,是庶的意思。

【主持人】这是战国时期韩非子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王老师】韩非子说,传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主持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王老师】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主持人】这是君主顺意的时候,表现出的一种态度,很有亲和力。

【王老师】又有一天,弥子瑕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很甜,但他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主持人】君主也是人,有着平常人的一面。

【王老师】可是,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的时候,他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主持人】这就是君主的另一面,爱憎反转的很快,真是“翻脸不认人”、“伴君如伴虎”。

【王老师】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主持人】这是韩非子用龙比喻君主,用比喻的方法说明自己的主张和道理。

【王老师】韩非子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韩非子使用龙来比喻君主。后来,人们就以“婴鳞”比喻冒犯帝王的威严或违忤帝王的意旨而作谏诤。以“婴鳞获罪”比喻臣子因进谏触犯皇帝而招致祸患。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婴鳞,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婴鳞“等指触及龙之喉下逆鳞。比喻人臣犯颜直谏。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