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48期):铤而走险

发布时间:2016-06-14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06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铤而走险。

【出字幕,音乐】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及,亦知亡矣。”

【主持人】这个典故中,鹿死不择音,是说鹿到临死时不选择庇荫的地方。比喻郑国再被逼,将不择所从之国。音即鹿叫的声音。

【王老师】德,指以德待己。其人,是指以人道相事。不德,是说不以德待己。其鹿,指以鹿死不择庇荫相事。铤,是急迫,急走的样子。何能择,是说哪里还能选择?走险,指的是奔赴险处。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讲的是晋国和郑国的事情吧。

【王老师】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之间争当霸主,战乱不断。在此形势下,诸侯小国处境困难,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鲁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能够当上霸主,于是就在扈地会合诸侯。那时,晋灵公责备郑穆公不应该亲近楚国,不愿意和郑穆公相见。

【主持人】小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时候是无所适从,很难谁也不得罪。

【王老师】为了缓和郑国与晋国的矛盾,以免受无妄之灾,郑国执政大臣子家给晋国的正卿、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派掌管通讯的官吏携带书信送到晋国。用来表明郑国对晋国的态度。

【主持人】那么,郑国是怎样周旋于大国之间的呢?

【王老师】子家在这封信中说: 我们郑国对晋国一直很尊敬,很友好。郑穆公即位三年以来,多次殷勤地侍奉晋国国君,郑国的大父臣子,也不失时机地去进见晋国国君,而且以实际行动,影响陈、蔡等国家,使他们虽然靠近楚国却不敢对晋国有二心。郑国作为一个小国,如此周到地侍奉晋国,实在是无以复加了。

【主持人】子家这是在表功,也是在以情感人。

【王老师】子家在信中还写道:“我们郑国是一个小国,而且处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十分困难。有时逼的没有办法,也只好干一些铤而走险的事,哪能考虑那么周到呢?”

【主持人】这就是在解释郑国为难的地方。企求得到晋国的谅解。

【王老师】子家说:“当今大国(指的是晋国)说:‘你没能让我如愿以偿。’根据这些可以得出,我们郑国唯有灭亡,没有办法再加筹码侍奉贵国了。古人曾经说:‘怕头怕尾,身子还能剩下什么呢?’古人又说:‘鹿在临死前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小国侍奉大国,假如大国能以礼相待,小国就会以人道相事;假如大国不能以礼相待,小国就会像临死的鹿一样,如果采取冒险行动,紧急时刻哪里还顾得了许多?贵国的命令反复无常,我们知道就要面临灭亡了。”

【主持人】郑国讲了自己的难处,也讲了自己忠于晋国的本意,说辞言之有理,但又不卑不亢。

【王老师】看了子家的信后,赵盾理解和原谅了他们,与郑国妥协了,结好了,没有再追究郑国。 后来人们就用“铤而走险”或“挺而走险”这个典故,比喻无路可走,逼得冒险的意思。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铤而走险,亦作“不顾生死,铤而走险。” 它的近义词有“见义勇为”、“孤注一掷”、“无路可走”,反义词有“畏缩不前”、“勇往直前”等等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