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山西》 第159期 啜菽饮水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啜菽饮水 。
【出字幕,音乐】 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卷17):“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主持人】这个典故出自荀况的《天论篇》,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
【王老师】后车,是指后面跟随的车。乘,这里读作(sheng音胜),古代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知,同“智”,聪明的意思。
【主持人】啜,是喝的意思,有时也指吃。菽,是指豆类。这里泛指粗粮。啜菽,就是吃粗粮。
【王老师】节,是时的意思,指时运。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吃豆子,喝清水。后来,人们就以“啜菽饮水”这个典故形容生活清苦。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王老师】白话文是这样的:楚王后面跟随着上千的车马,不是他聪明;君子吃粗粮喝白水,不是他愚蠢。是时运使他们如此的。
【主持人】荀子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王老师】至于思想美好,德行敦厚,谋虑精明,生在今天而能知道古代,这些就是那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君子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退步。所以君子天天进步的原因与小人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样的。君子、小人相差悬殊的原因,就在这里。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啜菽饮水,也作“饮水食菽”、“饮水啜菽”。楚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子有上千辆,并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吃豆叶、喝白水,并不是因为他愚蠢。典故中具体讲解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让人深思。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