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61期):愚公移山

发布时间:2016-07-28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7:50  播放:1

【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愚公移山。

【出字幕,音乐】春秋战国•列子(列御寇)《列子·汤问》:“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主持人】寓言“愚公移山”中的王屋山就在山西省阳城县南百里,“山状如屋”,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胜迹。

【王老师】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是现在河南郑州市人,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主持人】愚公移山,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愚公苦于有王屋山、太行山二山阻碍出行,便说服家人子孙挖山的故事。

【王老师】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发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搬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主持人】王老师,请您给讲一讲愚公移山的故事。

【王老师】从前,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里人纷纷表示赞成。

【主持人】当时,就没有人表示反对吗?

【王老师】有,他的妻子就曾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主持人】这时,有个叫智叟的知道了这件事,他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王老师】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主持人】那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王老师】在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走了两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主持人】困难是有的,阻力也是有的,但是,最终感动了上帝。

【王老师】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就能战胜不可想象的困难。后来,人们就以“愚公移山”比喻只要有决心就能干成。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的典故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遇到困难要尽力克服。并且作为现代人我们还要有一种要造福子孙后代的觉悟。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