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65期):掩耳盗钟

发布时间:2016-08-11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31  播放:1

【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掩耳盗钟。

【出字幕,音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卷24):“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主持人】这个典故中,范氏,指的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之一,是个大家族,先后被智氏、赵氏等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往齐国。椎,铁锥,铁锤。

【王老师】况然,是用椎砸钟的声音。遽,是立刻,急忙。恶,是害怕。掩,捂住,遮蔽,遮盖。意谓捂住耳朵盗铃,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做了错事的人自己假装不知道,就如同捂着耳朵盗钟一样,是自己欺骗自己。

【主持人】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是说明“不智”的。如吴王、智伯,不智而亡;晋惠公、赵括,不智而虏;魏将庞涓、魏太子申,不智而死等。

【王老师】后人根据这段话概括出“掩耳盗钟”典故,多将“盗钟”易为“盗铃”,以“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手段笨拙的意思。

【主持人】王老师,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晋国的故事。

【王老师】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主持人】这是说有人趁火打劫。  

【王老师】这个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谁知道他这么一砸,钟就发出“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么大的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别人听见了也来抢怎么办?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主持人】做贼心虚,这是偷盗者的通病。

【王老师】小偷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

【主持人】这就是偷盗者自我解脱的心理反应。

【王老师】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掩耳盗钟,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这是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