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183期):足下

发布时间:2016-10-25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38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典故是——足下 。

【字幕】刘敬叔《异苑》(卷10)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主持人】这是一个俗语典故,典故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晋国的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

【王老师】作者刘敬叔,是彭城,也就是现在的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文学家、小说家。敬叔是他的字。刘敬叔小时异常聪慧,有奇才。《异苑》是他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有十卷。

【主持人】在古代,古人的尊称有四种:这就是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王老师】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

【主持人】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王老师】足下这个词,后来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主持人】王老师,您能简单给我们讲一下这个典故的来历吗?

【王老师】好。介子推割骨奉君不言禄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我们都已经讲过了。当时,介子推一咬牙隐居绵山,决心不再回朝为官。但是,晋文公却不愿意落得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赏罚不明”的名声,急忙派人寻访介子推,要弥补自己的过错。

【主持人】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况且一个国君的勇于知错,确属不易。

【王老师】但是,介子推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不管晋文公是派了多少人,也不管是晋文公亲自来到绵山脚下,介子推是已经淡泊了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了。

【主持人】晋文公派的人起不了作用,介子推又不愿见晋文公,这可怎么办?

【王老师】这时,就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但是,失策的晋文公和山下的众多大臣,他们谁也没有料到,漫山遍野的大火和呛人刺鼻的浓浓烟火,没有让介子推走下绵山。他们失望了。因此,大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的灰烬中,只找到了抱著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子推与母亲。晋文公跪在那棵大树下,只有悔恨不已,只有伤痛欲绝。

【主持人】一把大火,成就了介子推的英名,留下了流传千古清明节,也留下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秀传统。

【王老师】那么,晋文公又做了一些什么呢? 他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母子之外,还把介子推抱着的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了一双木屐。意思是,这以后每当他穿著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流难国外十九年,与介子推患难与共的往事。这时,晋文公不由得慨叹:“悲乎足下!”可惜啊,我那患难的朋友。

【主持人】这就是“足下”的来历,这也是晋文公奋发图强,不负于介子推的动力。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 足下 ,“足下”这个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