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206期):“挂甲树”与“马刨泉”

发布时间:2017-01-12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27  播放:1

【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

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旅游典故是——“挂甲树”与“马刨泉”

【王老师】这是五台山的两个典故。五台山东台顶蜿蜒南下,在五台县与阜平县交界处,有一座长城岭。长城岭上长着一棵粗大的松树,相传是年代古老的唐松。

【主持人】故事发生在宋朝,讲的是杨六郎的故事。

【王老师】宋朝初年,杨六郎延昭驻守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有一次,与辽兵大战数日,不分胜负。杨六郎直累得人困马乏,双方约定各自退兵,来日再战。杨六郎策马奔驰,来到长城岭下,又饥又渴,想找口水喝。但环顾四面群山,既无清泉,更无小溪,连一滴水也找不到。不免长叹一声。

【主持人】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统称为“外三关”,但是偏头关又称为三关之首,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配音】就是因为宁武关和雁门关,都建在内长城上,内长城它是设在咱们中国内部的二道防线,所以它不和当时的外国打交界,打交道,只有偏头关,它北面过了外长城,就和内蒙打交道,从西面过了黄河,也和当时的蒙古打交界,所以它的防守地位非常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老师】这时候,只听见杨六郎的座下白骏马一声长啸,昂首站立,前蹄猛然一举,两蹄落地,一下刨出一汪清水,愈积越多,积水成泉。六郎一看清泉碧水,爬倒身子猛喝几口,顿觉沁人心脾,精神振奋,大叫一声:“马刨清泉,天助我也!”

【主持人】天助神佑,历来是“讲故事”的神来之笔。

【王老师】说完,杨六郎跨上骏马,翻过山岭又与辽兵鏖战,大胜归来。来到长城岭上,见有一株粗大的松树,便想休息一会。于是把全身衣甲脱下挂在老松树上,躺在树下山坡休息,美美地睡了一觉。

【主持人】有张有弛。

【王老师】杨六郎一觉醒来,已过数日,杨六郎披甲戴帽,巡视关隘要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安边名将,便将这棵松树称为杨六郎挂甲树。至于那个马刨的清泉,月月缓流,常年不断,成为过往行人饮水解渴的甘露。人们称为杨六郎马刨泉。以后,因为有了水喝,附近村民又迁居过来,形成一个村落,就叫刨泉场。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个《典出山西》的典故是“挂甲树”与“马刨泉”。马刨泉处于山西清河与河北北流河的分水岭之上,海拔高达1520米,但直到现在马刨泉仍然流水叮咚,清凉沁心,是进出五台山的行人跑马解渴的甘露,也令许多游者迷惑该泉水的由来。  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