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上一期我们说到北齐,我就一直想提一个人:兰陵王。
赵飞:你是想知道他究竟长什么样?究竟有多美吧?其实好多人的重点啊都在关注这个史以外的东西。当然兰陵王的生平事迹也确实有不少值得一提,他个人的结局也非常悲惨,这样一位英雄了得的美男子死的时候也不过三十岁。倒是北齐的政权范围以及其他的一些都和咱们山西大有关系呢。譬如北齐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候东魏权臣高欢,他当时呢就在晋阳,遥控朝廷。后来北齐虽然建都邺城(河北邯郸临漳县),但这个短命又荒淫的王朝诸帝也多居晋阳,遥控邺城政权。如此说来,兰陵王算是北齐能征善战的将领,曾任并州刺史,也曾在晋阳保卫战和邙山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马越:是啊,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之一。关于他的美貌史书语焉不详,也没有画像,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到几个关键词:柔、美、白。《北齐书》和《北史》均说他“貌柔心壮”。《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兰陵王究竟有多美,后人难以想象。从“柔、美、白”三点而言,他美得像一个大美女。
赵飞: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从他需要用“代面”遮挡俊美的容貌从而树立威严来讲,他的长相绝不是普通的美貌。他发明的“代面”,也在不经意间成为后世脸谱、面具的鼻祖。
马越:关于兰陵王还有一曲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据《北齐书》记载,《兰陵王入阵曲》源于河清三年(公元564年)邙山战役。此战中兰陵王受命中军将,领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围圈内,使北齐军队反败为胜。在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亲到洛阳慰劳三军,庆功会上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以这场胜仗为背景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
赵飞: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此后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兰陵王入阵曲》等传入日本,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
马越: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赵飞:如此境况让国人情何以堪啊,不过还好在1986年,河北省邯郸市兰陵王墓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其重归故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要警钟长鸣,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值得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