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50期:女娲补天的原型

发布时间:2017-10-17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21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女娲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女娲抟土造人,使盘古大帝开创的世界不再沉寂。女娲是一位美丽的女神,传闻中为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马越: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女娲补天的故事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红楼梦》的第一回也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未用,变成了那化作宝玉的顽石。

赵飞:中国神话所记录的是中华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观,目的是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当然那些神仙法术与魔力无边是为了渲染传说,没有人会当真的。其实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在柿子滩“岩棚”下的岩石上面,有两幅表现远古时期“母系部族”生活内容的古老岩画。就是一万多年以前“中石器时期”的女娲岩画。

马越:由于母系部族的最高领袖“女娲”对古代人类儿女生活变化所起到的伟大作用,这就使得他们对这位人类伟大母亲的崇敬、热爱感情变得空前强烈起来。油然产生出感念、赞颂这位光荣人类母亲伟大功绩的强烈冲动,就表现在“柿子滩遗址”中的这幅“女娲岩画”,表达他们对“神圣母亲--女娲”热爱、崇拜神圣感情的印记产物。

赵飞:这幅“女娲岩画”所在的“柿子滩”,不仅山深沟险,环境安全,不易受到外界侵犯骚扰,而且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既便于渔猎,又有不少野生植物可供采摘。据考古发掘,柿子滩台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物共有石制品1807件,其中有直接打制并细加工的石片、石器及间接法压制的典型细石器等,其文化期当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说明距今大约在一万多年以上;这里就是一处便于原始人类栖息、生存的理想环境,在这里生活居住的,可能是一个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有着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原始氏族集团。

马越:与之后发现的汉代画像石砖的“蛇身人首”女娲像不同的是:吉县柿子滩的“女娲岩画”乃是呈人类正常女性形状。它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古代原始社会进入“图腾崇拜”父权社会以前“女娲(母亲)崇拜”的本来面貌。这也是当年女娲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山西黄土高原的又一个重要证据。

赵飞:女娲补天故事的原型可能是这样的:有一个女性部族首领叫女娲,有一天天降大雨,冲塌了女娲居住的窑洞。女娲突然联想起火塘里那块扁平的金属板。于是女娲捉来四肢乌龟,砍掉乌龟的四肢,在已经无法逃走的龟壳上树立四根原木,将那块扁平的金属板压在四根原木的上端,然后用土掩埋住塌陷的窑洞的顶部。于是一个新的窑洞就建成了。这个故事就叫做女娲补天。一开始它并不是一个神话,而是这个故事在流传中被神化了。

马越:口口相传的故事,我们没办法证实,但这岩画是对女娲补天的故事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