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三晋非遗之:太原莲花落

发布时间:2017-11-21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9:04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上期咱们大约的聊过莲花落的分类和起源等等,这期咱们就说回你小时候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太原莲花落是一种流传于山西太原市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表演者常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以当地人熟知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等;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夫妻挑水》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太原莲花落,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这一颇合当地人口味的曲艺艺术,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马越:我身边有同学从小就学这个,但现在已经转行做其他职业。因为市场不景气,无法靠它维持生计。这种艺术形式的消亡真的令人可惜也痛心。咱们太原地区著名的莲花落艺人曹强,他曾经活跃在莲花落表演的舞台,自创了许多莲花落的段子,贴近百姓生活,十分有意思。咱们一起来瞧一段。(看一段曹强莲花落视频)

马越:莲花落传入山西应该是在道光年间。1962年,曹强还是太原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因为喜欢,他开始主动学习莲花落。他接触了几位莲花落老艺人,但这些老艺人都是用当地的方言表演,因此曲种韵味杂乱,难以普及和流传。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莲花落,曹强以太原方言为基础,结合普通话发音,在认真研究晋中莲花落的基础上,从语言、唱腔、表演、节奏等方面对莲花落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改革。在1963年的一次表演中,全新的莲花落大获成功,从此,太原莲花落作为一个全新的曲种诞生了。

赵飞:对,在道光年间河南闹水灾,许多莲花落艺人逃到山西,就把这一艺术形式带了进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省城文艺界开始挖掘传统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还是太原曲艺联合会的年轻相声演员曹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开始主动学习莲花落。他先后跟随文水、晋中等地的多位民间老艺人学习,并于1963年首次在晋祠庙会上给太原观众表演了他的处女作《三进太原》。由于曹强所创作和表演的莲花落,是在认真研究晋中莲花落的基础上,从语言、唱腔、表演、句文、句式、节奏、板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和改革,尤其是语言上,从原来的晋中话改为了具有山西代表的太原方言,并结合了普通话语音和搜集提炼而来的民间词汇,使其语言更加的性格化、形象化、生活化,所以根据创立后的风格特点和使人快乐宗旨,把它定名为了“太原莲花落”,由此一个全新的曲种也在三晋大地上诞生了。

马越:太原莲花落问世后,由于其独有的亲切感,受到了太原市民的热烈欢迎,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不仅连曹强本人没有想到,连他所在的曲联以及市文化局都没有料到,这更坚定了他栽培好这一新生曲种的信念,并由此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令人捧腹,且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可惜的是岁月无情,曹老为此操劳半生,还是在14年仙逝了。太原莲花落过去曾辉煌过,而这种辉煌绝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一时的愉悦所致,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曹老独树一帜的创作和表演不仅满足了人们热爱家乡、热爱地方文化的情绪,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太原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事与愿违,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受重发展轻文化的社会大前提的影响,文化底蕴本十足的山西却面临着“文化生态危机”,而我市仅存的曲种太原莲花落也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赵飞:太原莲花落从创立至今,能够走向成熟,并在曲坛独树一帜,与曹老对太原莲花落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研究、创作是分不开的。然而,曹老生前一直有个心结却困扰,那就是太原莲花落无一真正的传人。曹老生前虽然病痛缠身,但十分忧虑太原莲花落的创立者没有真正的传人,这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却关系着一门艺术的存亡,当然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作为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市民,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在曹老生前的一次采访里他曾说,近几年来,他除了仍旧坚持创作和表演外,积极物色合格的学员,还在企事业单位和文艺团体进行讲座和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把一身绝技传授给有志于地方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使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如今曹老已经仙逝,斯人已矣,祝福他在天国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