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55期:好山好水环晋祠

发布时间:2017-11-02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5:59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嘉宾马越:晋祠,距离太原市大约二十五公里,背靠着悬瓮山,守着晋水的源头。有关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已无从考证,但是,关于晋祠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这样看来,这座祠堂始建于北魏前,至少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最初叫唐叔虞祠。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年,一些名门望族大兴修祠来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嘉宾马越:我们来了解一下祠字的构造,左边是示字,右边一个司字,“示”指"祖先"。“司”本义为“世代从事某专业”,“示”与“司”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本义指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而后引申为名士伟人的纪念堂。

嘉宾马越:据史料记载,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而建。晋祠的主神在宋代以前一直都是唐叔虞,根据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新晋祠碑铭并序》记载,唐叔虞的位置也没有动摇。但几十年后,昭济圣母突然出现,将唐叔虞从主神位上挤了下去。到了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山西太原府的高汝行主持重修晋祠时在圣母殿南侧又建了一个梳妆楼,楼中坐瓮女神就是后来的水母。所以,晋祠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庙宇而是一个开放的庙宇群。

嘉宾马越:这就有个问题了,唐叔虞既然是晋国始祖,为什么会被圣母抢了他在晋祠的主神位呢?圣母殿供奉的究竟为何方神圣敢鸠占鹊巢?好多人应该都毫不犹豫的说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学界对此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说法,1.圣母为女娲;2.圣母为邑姜;3.圣母为自然神;4.圣母为宋仁宗之母刘太后。

嘉宾马越:各位稍安勿躁,咱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宋太平兴国九年,赵昌言撰写的《新修晋祠碑铭并序》中称唐叔虞祠前临池沼,后拥危峰,整个晋祠内,只有现在圣母殿的位置能够符合文献中的描述。但到了元代至元四年(1267),在《重修汾东王庙记》中,唐叔虞祠已经改在今日坐北朝南的方向上了。也就是在1267年之前圣母已经进入了今日的圣母殿,并把供奉了数百年的周代封地之主“请”到旁边去了。高汝行认为,圣母殿是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1年)建成的,可能正是在这次重修的过程中,将圣母塑入了新殿,而将唐叔虞移了出去,朝廷同时还给唐叔虞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封号“汾东王”。这一变化很重要,按照汉人修史的惯例,史官都会把事情的起因以及来龙去脉写清楚,但晋祠圣母的身份,尤其是其功绩和入主晋祠的缘由,在宋代的各种史料中都没有任何记载。那我们来看看为何这段历史没有载入史册呢?刚才我们提到圣母殿应该是天圣年间(1023-1031年)建成的,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光义是他的爷爷,13岁继承帝位,即位初期,由刘氏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独揽大权,朝中一切政令都出自太后。大修晋祠,唐叔虞祠移位、塑圣母形象,这些涉及朝廷诏书的大事,刘太后怎会不知?所以后人推测她以己之形象塑圣母,希望后人记住她的功德,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晋祠简介: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