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290期:陶寺城内的等级差别

发布时间:2021-05-03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8:06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不仅有城,而且是中国史前最大的城。这座都城的总面积280万平方米,是由一座大城和一座小城两个城组成的。大城的面积270万平方米,陶寺王国的人们,不论是国王还是下层贵族、平民都生活在这座城堡之内。旁边的这座小城,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是用于祭祀和观象,还有就是陶寺中期的墓地所在。从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寡看,当时的陶寺已经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人和人之间已经有了严格的等级差别。

 

马越:除了随葬品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在当时的陶寺,居住房屋类型的差别也非常明显。占到都成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都是居住在地穴式或者是窑洞式的房子里。从地面垂直向下挖成竖穴土坑,把这些土坑作为房子的一部分,然后再坑口上利用树干、树枝和茅草搭建成屋顶。窑洞式房屋在陶寺比较多。

 

赵飞:先民的智慧一直沿用到今日。黄土高原上有许多天然的沟壑,陶寺先民们就利用这些沟壑来挖成窑洞居住。

 

马越:所以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以上这两种是平民的住所。下层贵族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或者地面式的房屋,就是在地面挖一个大坑,在将挖出来的土回填夯筑作为基础,在基础之上建设房屋。我们把国王、下层贵族和平民的房屋比较,就可以明显的看出,等级越高居住的房屋地势也就越高,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赵飞:专家们在07年发掘的一个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由两个以上的宫殿组成的区域。它的做法是在一个100×100m范围内夯筑一个高大的台基,然后再在台基上建造宫殿。这种做法被后世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是这样做的。

 

马越:除了台基,陶寺文化晚期门址形似“阙楼式”的门址。建阙,是汉朝建筑的一大特点,古人有一种概念叫做“阙然为道”,“阙”是什么意思呢,字上跟“缺”是一样的,“不可或缺”的“缺”,“缺少”的“缺”,就是在一个建筑物中间打开一个缺口,可以从中间穿过去,那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标示性的建筑,比如在古建筑的门口前面加一个阙,标志着进入了这样一个宫殿的领域里的范围里,所以自古人们就很重视阙的一个作用,后来这个阙呢就后人就慢慢把它连起来,变成一个五凤楼的形式,所以我们现在的午门,就是最早的阙演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