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302期:舌尖上的晋祠大米

发布时间:2018-06-28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46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大约在3000多年前向北传到了朝鲜,向南传到了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日本,随后又传到菲律宾;在公元5世纪,中国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目前,全世界有113个国家种植水稻,这就是从中国逐步传播至世界各地的“大米之路”。现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亚洲有20亿人从大米及大米制品中摄取60%~70%的热量和20%的蛋白质。联合国将2004年确定为“世界大米年”,口号是“大米就是生命”。全球稻谷生产量最多的十个国家中,中国位列第一。

 

马越: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于世界粮食的贡献有多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他原本可以申请专利,这样一来他或许就是如今的世界首富,但是他却大方的公开了这项技术,而杂交水稻也是养活了世界上无数人。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与米制食品有关的就有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等,各种米制食品都被赋予了食品之外更深的意义。

 

马越:在餐桌上,最受人们喜爱的香稻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少量出产。北京有“京西稻”,山西太原有“晋祠香米”,山东有“曲阜祠香稻”等等,产地很多,但并非人人都可尝到。如此好米,为什么不大量种植以饱人们的口福呢?原来,香稻的“乡土观念”太浓,并非普天之下皆可种香稻。它与当地的土壤和水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马越:我们的晋祠大米被誉为“北米之最”,据说二千多年前晋水流域便种植水稻,因晋水主要源自地下,含有多种矿物质,种出来的大米吃起来肉筋筋,闻起来香喷喷的,种植面积曾达到上万亩,晋祠也由此获得“北国江南”的美誉。晋祠大米成了晋祠的“又一绝”。所以有人把稻种引到汾河两岸种植,但奇怪的是,种出来的大米香味全部消失,然而,再将种子重新种到晋祠,原有的特性又全恢复了。这香稻真是有性格啊。香稻不能大面积推广,所以历代官府只能把它作为贡品,称之为“贡米”。在清代,甚至明文规定,香米“纯系贡品,庶民不得尝”。并令农民“代代耕食,岁岁纳贡”。晋祠大米也被列为贡米,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马越:只可惜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周围挖煤乱采乱掘,加上环境污染,导致泉水断流,晋祠一带竟种不出一粟大米。让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传统品牌毁于一旦。幸运的是,从2014年开始,晋祠大米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开始大面积恢复种植,我们又能看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迷人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