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330期:山大往事

发布时间:2021-10-11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59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山西大学西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与英国学校是相同的,由于开设的课程全都是新的,所以既没有中文教学课本,也没有讲义,主要是靠外国教习讲授,中国教习翻译。学生就在课堂上听讲记笔记,课后互相参照补充。文学、天象、物理、化学、矿学、格致、法律西洋史、世界史、体操、数学、英文、地理、博物等科目,其中许多对当时的中国学生来说都是闻所未闻和见所未见的,特别是物理化学实验都让他们倍感新奇。体操和足球作为必修课也让当时的学校生活显得丰富多彩。这些课程的开设和培养真正做到了发展山西的人才,为今后山西自身的发展和中国革命人才的输送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赵飞:1906年12月,巡抚衙门决定公费派出山西大学堂西斋预科毕业生23名留学英国,学习铁路、采矿、冶金、机电等工程学科。1907年3月,第一批留英学生25名派出,其中两人自费。后来清政府对此多有封赏,也充分说明了西斋在山西近代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赵飞:在山西大学堂创办期间,先后共毕业各类学生593人,其中中斋为300人,包括中等科102人,高等预科92人,高等科二类甲36人,另外尚有100余人于民国元年和二年毕业。西斋毕业生为363人,包括预科313人,各专门科50人,其中有10人于民国元年毕业,十年间,中系两斋共选派学生96人出国深造,其中中斋60人赴日留学,西斋36人赴英留学,自费留日的大学堂肄业生也近百人。此外,中西两斋还选送学生9人入京师大学堂师范科学系。这两斋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对山西近代文化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赵飞:山西大学堂派出的留学生回国之后,首先大大充实了山西大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民国以后山西大学的教职员,上至校长,下到教员,大都是由山西大学派出去的留学生。首任校长李镜蓉留学日本,继任校长以及后来许许多多的教员和办学人员都来自于最早派出的留学生和自身毕业生。曾经担任山西大学堂西斋教员的瑞典格致学博士新常富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山西大学被认为是全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对比京师大学堂与北洋大学堂,李提摩太认为,“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其他大学做得到,北京方面是产生不出同样成果的“。 

赵飞:山西作为内陆省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开化相对沿海地区较晚,但山西大学堂为内省创建大学开了先河,大多数人从一开始是仇视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改变看法。

 

赵飞:山西大学堂作为内陆省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首先,为山西各类新式学堂提供了师资队伍。到了20世纪20年代,山西已经成为了全国教育的“模范省”。其次,为山西近代工矿企业建设造就了一支专门的技术力量,为合理、有序开发山西煤炭资源做出贡献;同时,为山西“争矿运动”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保卫了山西的矿产权益和经济命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最后,为山西辛亥革命培养和储备了大批进步青年及政治领导人,如亲手交付孙中山大总统印绶的景耀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之父翼贡泉,中国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 

赵飞: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1937年被迫停办,1939年复校。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49年6月,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山西大学设有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是当时国内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