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典出山西》335期:塞上的那座小城

发布时间:2021-10-30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24  播放:1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马越:最近我和我爸妈一起追了一部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每晚8点准时收看,这部剧讲述的是自1949年以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故事。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赵飞:靠的就是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电视剧我虽没追,但是右玉的历史我还是很了解的。

 

马越:右玉县地处“三北”地区长城沿线的潜在沙漠化地带,是国家级贫困县。因长年风沙成患,被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能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真的只有右玉精神做得到。

 

赵飞:右玉地处山西省的西北边陲,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向来是大风口,西北边陲的小镇实在是不容小觑,首先就是它的历史悠久,其次是右玉县的右卫镇作为古代的军事重镇,特别是作为明代的九边之一的大同边卫,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似乎注定其在历史上不得不扮演的战争攻守角色。

 

马越:右卫镇自古为北方重镇,著名的“胡服骑射”的倡导人赵武灵王当时所置的善无县,就是现右卫镇的前身。经过了秦汉以后的数个朝代,直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先后历时17年,在善无县故址上又筑了一座城,万历三年又进行了砖包,才形成了后来的右卫。卫是明时一种军事编制。到清雍正三年(1725年),该地撤卫而设为右玉县。

 

赵飞:右玉县,古称善无县。右玉县自古为中国北方要塞,这里自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尤以古关杀虎口为“咽喉之地”。明代九边起防御作用的杀虎口关隘,和“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杀虎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

 

马越: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自成天然关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明清时期,杀虎口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

 

赵飞:右玉除了有杀虎口、右玉精神之外,还有“古堡之乡”的称号。一般认为,右玉的古堡都建筑于明代,有据可查的边堡与民堡共有95座,它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配置。就是说在杀虎口及其北部边疆,仅仅依靠长城的防备是不够的,必须有许多星罗棋布的古堡作为它坚强的后盾,这种防线才是牢固的。

 

马越:与这些古堡一样,右玉还有另一道防线,我们下期节目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