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新播报 典出山西 山西人物志

  多媒体历史文化品读节目典出山西(第59期):铛脚刺史

发布时间:2015-07-09 00:00:00|责任编辑:钱龙|来源:黄河新闻网

00收藏视频
视频介绍
时长:6:14  播放:1

【开场白】 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 铛脚刺史 。

【出字幕,音乐】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循吏传•薛大鼎》(卷122):“(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廞塞(qian音欠,淤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是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主持人】王老师,这个典故说的是我们山西人薛大鼎的故事,薛大鼎,字重臣,是唐代蒲州汾阴人,这是指现在的哪里?

【王老师】汾阴,指的是现在的万荣县。薛大鼎的父亲叫薛粹,曾经担任过隋朝介州,也就是现在的介休、平遥长史(zhangshi音掌史)。

【主持人】铛,读作撑。铛是什么东西?

【王老师】铛是一种三只脚的小锅。可以用来加热茶、酒、药等,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器具。

【主持人】您给我们说说这个典故吧。

【王老师】好的,那是唐朝初年的时候,郑德本任瀛州刺史,贾敦颐任冀州刺史,薛大鼎任沧州刺史,三个人都是很能干的好官,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所以河北一带,称他们三位为“铛脚刺史”。

【主持人】明白了,意思是他们一人算铁铛的一只脚,把河北这一带的“铁铛”,托得稳稳当当。

【王老师】对,没错。河东薛氏,本来也是名门大族,但薛大鼎本人,却有一段做“官奴”的经历。他父亲薛粹,在隋朝时担任介州长史。隋文帝杨坚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利,汉王杨谅被诬为谋反,薛粹受到牵连,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丢了性命。薛大鼎做为叛臣之子,就被卖为“官奴”,流落到辰州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 

【主持人】那后来呢?后来是怎么回来继续任官的?

【王老师】后来当兵,立了战功,这才返回了故乡,恢复了正常身份。《新唐书·方伎传》中,介绍一位相面先生乙弗弘礼,说他曾经给薛大鼎看过相。贞观年间,薛大鼎还是官奴,找到乙弗弘礼,弘礼笑道:“你是个官奴的面相,何必找我来看?”大鼎解开衣服,让弘礼看他的腰部,弘礼看了半天,赞叹道:“你是做大官的,以后位至‘方岳’。”也就是能做到地方大员吧。

【主持人】 铛有三足,三只脚﹐这是个形象的比喻, 后来人们就用“铛脚政”形容德政。“铛脚刺史”指代薛大鼎等三人。 “铛脚刺史” 说的是既能干、又受百姓爱戴的几个官吏。

【王老师】 对。在这三个“撑脚刺史”中,薛大鼎是我们山西万荣人,薛大鼎在沧州的政绩,不仅赢得了沧州人民的歌颂和赞美,而且传到了在周围的很多地区 。当时瀛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河间)刺史贾敦颐,冀州<现在的河北冀县)刺史郑穗本的名声也很好。沧、瀛、冀三州又都位于黄河以北,形成了一种“铛(古代一种大锅,有三足)足”之势,因此河北人民形象的称赞他们三个人是“铛脚刺史”。

【主持人】薛大鼎这么受人爱戴,那他做过哪些政绩呢?

【王老师】薛大鼎后来又担任了沧州刺史,在兴修水利方面,干出了不少政绩。

沧州地区在唐以前所遭受的人为祸害非常严重,再加上沧州地势低下,河道堙虚后,水肆横流,一片荒凉景象。薛大鼎经过调查后,从沧州的实际情况山发,首先修渠治水,以此作为恢复发展经济的前提,其中最著名的是对无棣渠的修治。无棣渠西起运河,贯沧州全境而东入海。经过薛大鼎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无棣渠不久就修通了,这既大大减轻了水害,又灌溉了流域地区的田地。无棣渠开通后,东海的鱼盐之利得以转输沧州境内及其它地区,从而大大繁荣了沧州地区的经济,富裕了人民的生活;还大大便利了沧州地区的交通,沧州地区很快展现了新的面貌。

【主持人】这以后,薛大鼎又组织当地人民掘通了漳河、衡水、长芦三条河。做到了“泄汗潦,水不为害。” 为当地的水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历史上,我们山西人产生了许多为民为官的官吏,历史上称作“清官”“能吏”。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有于成龙、狄仁杰这些知名人物,也有一些类似于薛大鼎这样的不是很知名的人物。他们的执政理念,他们的清廉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借鉴。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历史经验需要挖掘、继承、借鉴。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感谢王老师,我们下期节目再会。